共 8 条
杂交粳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
被引:9
作者:

王才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7×5 NCII设计的 35个组合 8个性状的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杂交粳稻F1 性状的形成,除了穗数主要受不育系GCA的作用,以及单株产量未发现恢复系GCA的作用以外,其余性状均同时受不育系和恢复系GCA与 SCA的作用。GCA 比SCA更重要。而在GCA中,不育系的作用更大。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效应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而稳定一致的正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杂交粳稻三系育种的基础研究 Ⅰ.优势表现及其与亲本的关系[J]. 杂交水稻, 1987, (01) : 16 - 21王才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汤玉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2] 我国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 1986, (03) : 38 - 41盛孝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设想[J]. 杂交水稻, 1986, (02) : 3 - 4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高产育种课题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 [4] 长江流域杂交粳稻育种攻关中的几个问题[J]. 杂交水稻, 1986, (02) : 8 - 11汤玉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刘云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张兆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汤述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
- [6] 粳型杂交水稻“黎优57”的选育[J]. 中国农业科学 , 1982, (01) : 38 - 42杨振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陈秋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陈荣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苏正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田桂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贾宝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佟景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王建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
- [7] 水稻不育系的不育细胞质、保持系和恢复系对杂种优势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1981, (03) : 4 - 8罗孝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科院水稻所杂优研究室周承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农科院水稻所杂优研究室
- [8] 粳型杂交水稻优势和配合力的初步研究附视频[J]. 浙江农业科学, 1981, (05) : 205 - 212王仁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嘉兴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