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聚类与草原类型

被引:56
作者
任继周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草原类型; 分类; 聚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本文阐明分类与聚类在草原分类中同等重要。据此建立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G)应遵循6项原则,即草原分类要素的完整性原则、草原分类体系内涵的综合性原则、草原分类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草原分类同级指标的可比性原则、草原分类特征指标的确限性原则和草原分类体系普适的周延性原则。该分类系统含有类(以地带性水热特征为指标)、亚类(以土地特征为指标)和型(以植被特征为指标)3个基本级别;7个热量级和6个湿润度级。依据本分类系统全球天然草原分为42类,中国有41类。本分类系统在生物种适宜度计算、全球变化对草原类型演替方向的预测、草坪引种等方面进行了论证。该文阐明了草原类型学对草业科学的基础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草原学诠释 [J].
任继周 .
草业科学, 2005, (01) :64-65
[2]   中国南方草地资源及其发展战略 [J].
任继周 ;
张英俊 .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2, (03) :11-17
[3]   谈中国草地的分类问题 [J].
章祖同 .
中国草原, 1988, (01) :1-6
[4]   中国草地分类原则与系统的讨论 [J].
许鹏 .
四川草原, 1985, (03) :1-7
[5]   草原初级生产(附北美草原综观) [J].
William K. Lanenroth ;
戈棠 .
国外畜牧学草原., 1981, (01) :10-21+81
[6]   中国草原类型分类的商讨 [J].
贾慎修 .
中国草原, 1980, (01) :1-13
[7]   我国草原类型第一级分类的生物气候指标 [J].
任继周 ;
胡自治 ;
牟新待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65, (02) :48-64
[8]  
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9]  
草原分类学概论.[M].胡自治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0]  
中国草地资源.[M].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