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2004年秋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被引:76
作者:
柳丽华
[1
]
左涛
[2
]
陈瑞盛
[2
]
王俊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2] 农业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数量为1392.69×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9.3%;甲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7.31×104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0.7%。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90,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8。浮游植物密集区出现在调查区域的中部,靠近长江入海口水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 Grunow)、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 Grunow)、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 Cleve)、窄隙角毛藻(Chaetoseros affinis Lauder)和旋链角毛藻(Chaetoecros curvisetus Cleve)。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的浮游植物可划分为:东北部组群、近河口组群和南部组群3个主要生态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