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反转研究——基于框架生成和群体极化的理论视角

被引:15
作者
翟梦雯
张军
机构
[1]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关键词
自媒体; 网络舆情反转; 框架生成; 群体极化; 多元互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63 [社会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自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行使话语权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真伪难以甄别、网络空间非理性情绪急速蔓延、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作用,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层出不穷、绵延不绝。以戈夫曼的框架生成和社会心理学的群体极化之理论视角为切入点,剖析了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反转的发生机制,并由此提出"多方参与、多元互动、协同治理"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进而推动良性网络社会秩序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拐点背后:宁波反PX事件话语框架分析[D]. 张翼.西南大学. 2014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引发机制及其政府应对[D]. 钱家兴.南京大学. 2013
[13]  
网络群体性事件互动模式分析[D]. 杨柳.西北大学. 2011
[14]  
网络共和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凯斯·桑斯坦(CassSunstein)著, 2003
[15]   基于贝叶斯网络建模的非常规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 [J].
张一文 ;
齐佳音 ;
方滨兴 ;
李欲晓 .
图书情报工作, 2012, (02) :76-81
[16]   论欧文·戈夫曼的框架思想 [J].
肖伟 .
国际新闻界, 2010, 32 (12) :30-36
[17]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内在演变机理研究 [J].
史波 .
情报杂志, 2010, 29 (04) :41-45
[18]   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 [J].
温淑春 .
理论与现代化, 2009, (05) :103-107
[19]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J].
曾润喜 .
图书馆学研究, 2009, (08) :2-6
[20]   互联网群体极化评析 [J].
陶文昭 .
思想理论教育, 2007, (17) :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