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转轨:内在特性、演进逻辑与前景展望——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被引:8
作者
吕炜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
关键词
中国式转轨; 改革开放; 内在特性; 演进逻辑;
D O I
10.19654/j.cnki.cjwtyj.2009.03.001
中图分类号
F123 [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经历的坎坷,为我们系统研究和总结"中国式转轨"的内在特性与演进逻辑,提供了丰富而又真切的素材。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时点,瞻前顾后的考虑中国经济转轨的内在规律以及未来改革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以及最终实现经济转轨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于此种考虑,本文基于中国式转轨的主观、客观两个层面,分别探讨了中国式转轨的客观特性以及主观政策驾驭转轨进程的内在逻辑,最后对中国式转轨进程的未来之路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评价路径辨析 [J].
吕炜 .
财经问题研究, 2008, (06) :3-11
[4]   转轨过程的最终费用结算与绩效评价 [J].
吕炜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1) :44-59+206
[5]   转轨经济研究思路的评述、反思与创新 [J].
吕炜 .
财经问题研究, 2004, (02) :3-10
[6]   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及其到达点 [J].
加藤弘之 .
经济学动态, 2003, (08) :8-12
[7]   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理论命题 [J].
吕炜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4-17+204
[8]   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J].
易纲 ;
林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2) :45-60+205
[9]   进入“后短缺时期”的中国经济 [J].
吕炜 .
财经问题研究, 2001, (03) :3-11
[10]   略论改革中的机制创新与创新机制的持续更新问题 [J].
吕炜 .
财贸经济, 2000, (09)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