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在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中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概况

被引:43
作者
徐士霞
李旭东
王跃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关键词
两栖动物; 水体污染; 生物监测;
D O I
10.13859/j.cjz.2003.06.022
中图分类号
X83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简单介绍了两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及其研究历史和现状 ,同时也概述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 ,总结了污染水体中部分蝌蚪的形态行为特征 ,并且提出了利用两栖动物的形态和行为模式建立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仪器的可能性 ,为生物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重金属离子对黑斑蛙胚胎及蝌蚪的毒性影响 [J].
汪学英 ;
卢祥云 ;
李春梅 ;
高维平 ;
高明 .
四川动物, 2001, (02) :59-61
[2]   水生昆虫与水质的生物监测 [J].
徐希莲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 (01) :66-70
[3]   指示生物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J].
李江平 ;
李雯 .
云南环境科学, 2001, (01) :51-54
[4]   四种除草剂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J].
耿德贵 ;
张大生 ;
程伟 ;
陈刚 ;
温洪宇 .
动物学杂志, 2000, (01) :12-16+65
[5]   水体污染生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J].
黄先玉 ;
刘沛然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4) :15-19
[6]   生物监测若干问题的探讨 [J].
王国祥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4, (03) :7-10
[8]  
Teratogenic Effects of Amitraz, 2,4-Dimethylaniline, and Paraquat on Developing Frog (Xenopus) Embryos[J] . O. Osano,A. A. Oladimeji,M. H. S. Kraak,W. Admiraal.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2002 (1)
[9]  
Combined Effects of UV-B, Nitrate, and Low pH Reduce the Survival and Activity Level of Larval Cascades Frogs (Rana cascadae)[J] . A. C. Hatch,A. R. Blaustein.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2000 (4)
[10]   Long-term effects of pesticide exposure at various life stages of the southern leopard frog (Rana sphenocephala) [J].
Bridges, CM .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0, 39 (01)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