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体茶树的细胞学研究(一)

被引:4
作者
陈士炎
叶大鹏
机构
[1] 皖南农学院
[2] 皖南农学院 宣州
[3] 宣州 合肥市经济技术学院原料系
关键词
染色体数; 极区; 三倍体; 细胞学; 生物学; 凤凰水仙; 纺锤体; 茶树品种; 核型; 终变期; 浓缩期;
D O I
10.13305/j.cnki.jts.1989.02.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从二倍体茶树品种凤凰水仙中获得的1株高度不孕的三倍体茶树的形态特征特性、核型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进行观察表明:其核型组成为2n=3x=45=36M+9SM。可区分出3个基本相同的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组3个成员的形态极为相似。终变期观察到1—9价体、多价体环或链等构型,所有细胞可见1—12个三价体,三价体在每个细胞中平均出现次数较高,为6.13次。后期Ⅰ∶86%的细胞具有1—6条落后染色体;到达每极区染色体数变化于12—29之间,82%的细胞具有18—24条染色体。后期Ⅱ∶93%的纺锤体中具有1—4条落后染色体;到达每极区染色体数变化于8—27之间,76%的极区具有16—22条染色体,约有6%的极区具有正常15条染色体。还看到后期染色体桥。减数分裂后产生各种异常孢子并发育成各种类型和大小的花粉,其萌发率约9%。据终变期染色体构型和核型组成,初步判断这株三倍体茶树为同源三倍体。染色体数的不均衡分离,仅产生约6%具有15条染色体的正常配子,是它高度不孕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诱导茶树多倍体研究初报 [J].
陈士炎 .
茶叶科学, 1986, (01) :61-64
[2]   茶树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观察 [J].
陈尧玉 ;
陈士炎 .
安徽农业科学, 1983, (03) :85-89
[3]   茶树的四个无性系品种染色体数目的鉴定 [J].
陈尧玉 ;
陈士炎 .
茶业通报, 1982, (01) :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