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入渗强度的地下水流模式实验

被引:13
作者
刘彦
梁杏
权董杰
靳孟贵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入渗强度; 地下水流模式; 模拟实验; 河谷势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自Tóth提出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以来,大多学者基于定水头上边界的解析解或数值模拟研究地下水流系统发育特征,尤其是多级水流系统模式。认为复杂的盆地"地形势"就会发育多级地下水流系统,简单地形发育单一地下水流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地下水流系统砂槽模型进行系列实验发现,实验条件下(模型尺寸、介质和多个河谷不变)水流系统的发育受控于降水入渗强度。得出随着降水入渗强度的增大,水流系统模式由单一的区域水流系统,到复杂的多级次水流系统,再到局部的水流系统的结论;盆地多个势汇中,只有实际成为地下水排泄点的汇势才能影响地下水流系统模式,而其他的势汇只是可能的潜在势汇。实验表明,用定流量上边界(降水入渗强度)能够更好地揭示盆地地下水流系统模式发育与变化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一种多级次地下水流动系统演示仪[P]. 梁杏;沈仲智;刘宇;郭会荣;卢星辰;张人权;靳孟贵;孙蓉琳;马传明;程德运.中国专利:CN201181543Y,2009-01-14
[2]   华北平原地下水年龄校正 [J].
郭娇 ;
石建省 ;
王伟 .
地球学报, 2007, (04) :396-404
[3]   中国西北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及其意义 [J].
李文鹏 ;
郝爱兵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9, (04) :3-5
[4]   山西郭庄泉岩溶水系统分析 [J].
张人权 ;
周宏 ;
陈植华 ;
王恒纯 ;
李勇 ;
申怀俭 ;
李怀亮 .
地球科学, 1991, (01) :1-17
[5]   太原西山的同位素水文地质 [J].
王瑞久 .
地质学报, 1985, (04) :345-355
[6]  
Simultaneous rejuvenation and aging of groundwater in basins due to depth-decaying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porosity.[J].Jiang; Xiao-Wei;Wan; Li;Cardenas; M. Bayani;Ge; Shemin;Wang; Xu-Sheng.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10, 5
[7]  
Effect of exponential decay i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with depth on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J].Jiang; Xiao-Wei;Wan; Li;Wang; Xu-Sheng;Ge; Shemin;Liu; Ji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9, 24
[8]   Groundwater as a geologic agent:: An overview of the causes, processes, and manifestations [J].
Tóth, J .
HYDROGEOLOGY JOURNAL, 1999, 7 (0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