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同位素的陇东盆地地下水分析

被引:14
作者
刘心彪
周斌
魏玉涛
机构
[1]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关键词
地下水; 同位素技术; 水循环; 水环境; 陇东盆地;
D O I
10.13866/j.azr.2009.06.010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目前同位素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研究地下水同位素对于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预测地下水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陇东盆地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盆地地下水同位素分布特征,追溯地下水的来源及运移过程。结果发现:陇东盆地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循环具有浅层循环与深层循环两种模式。浅层地下水积极参与现代水循环,可更新能力较强,地貌对地下水径流控制作用明显。深层地下水为古地质时期补给形成的,水交替径流缓慢,可更新能力弱,地下水径流受地质构造控制,从向斜两翼向核部汇集在盆地中部排泄于河流基准排泄面。
引用
收藏
页码:804 / 8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高原中部5.8~4.5 Cal kaBP气候旋回的地层记录 [J].
曹广超 ;
马海州 ;
王晨华 .
干旱区研究, 2008, (02) :254-258
[2]   民勤人工绿洲的形成、演变及其可持续性探讨 [J].
常兆丰 .
干旱区研究, 2008, (01) :1-9
[3]   陇东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J].
刘心彪 ;
张彦林 ;
王延江 ;
周斌 .
化工矿产地质, 2007, (04) :237-241
[4]   陇东盆地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J].
刘心彪 ;
崔旭东 ;
张彦林 ;
王延江 ;
周斌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 (05) :43-46
[5]   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J].
赵雪雁 .
干旱区研究, 2006, (03) :506-512
[6]   环境同位素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J].
张应华 ;
仵彦卿 ;
温小虎 ;
苏建平 .
水科学进展, 2006, (05) :738-747
[7]   额济纳盆地地下水补给机理研究 [J].
张应华 ;
仵彦卿 ;
苏建平 ;
温小虎 .
中国沙漠, 2006, (01) :96-102
[8]   环境同位素方法在平凉市岩溶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J].
马致远 .
地质论评, 2004, (04) :433-439
[9]   从黑河流域地下水年龄论其资源属性 [J].
陈宗宇 ;
聂振龙 ;
张荷生 ;
程旭学 ;
赫明林 .
地质学报, 2004, (04) :560-567
[10]   银川平原地下水循环及其可更新能力评价的同位素证据 [J].
苏小四 ;
林学钰 .
资源科学, 2004, (02) :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