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ASP驱油体系各组分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熊颖
陈大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陈大钧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文刚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君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启根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大勇
机构
:
[1]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来源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2008年
/ 04期
关键词
:
驱油;
乳状液;
稳定性;
破乳;
脱出水;
D O I
: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4.020
中图分类号
:
TE357.46 [];
学科分类号
:
082002 ;
摘要
:
研究ASP驱油体系各组分对原油乳状液的影响,有助于改善ASP驱油体系,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以NaOH为碱组分,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石油磺酸盐为表面活性剂组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聚合物组分,考察了ASP驱油体系中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以及无机盐等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实验原油,NaOH的质量分数为0.40%,石油磺酸盐的质量分数为0.02%,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为0.03%时,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较好。针对不同特性的原油,可按照ASP驱油体系各组分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来调整各组分的比例,从而达到最佳的驱油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1+115 +1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庆油田新型聚合物体系室内驱油效果
[J].
田守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田守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玉丰
;
周秀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周秀兵
;
王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5)
:72
-74+115
[2]
孤东油田七区西南二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效果及动态特点
[J].
张爱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张爱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5)
:66
-68+71+115
[3]
关家堡海上油田开发早期ASP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选
[J].
王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王健
;
彭小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彭小容
;
黄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黄云
;
王贺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滩海勘探开发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王贺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3)
:108
-110+118
[4]
复合驱油体系与胜利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特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澜
;
李宗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
李宗琦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俞稼镛
.
油田化学,
2001,
(01)
:67
-70
[5]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研究
[J].
杨清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清彦
;
宫文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宫文超
;
贾忠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贾忠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3)
:26
-28+55
[6]
碱/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与胜利孤东原油间协同效应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濉
;
罗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罗澜
;
俞稼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俞稼镛
.
油田化学,
1998,
(04)
:57
-62
[7]
温度和盐度对原油与碱水界面张力的影响(Ⅰ)
[J].
卞锦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卞锦儒
;
俞稼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俞稼镛
.
油田化学,
1986,
(03)
:167
-173
[8]
油田应用化学.[M].陈大钧等; 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9]
采油化学.[M].赵福麟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
←
1
→
共 9 条
[1]
大庆油田新型聚合物体系室内驱油效果
[J].
田守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田守嶒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玉丰
;
周秀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周秀兵
;
王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5)
:72
-74+115
[2]
孤东油田七区西南二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效果及动态特点
[J].
张爱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张爱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5)
:66
-68+71+115
[3]
关家堡海上油田开发早期ASP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选
[J].
王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王健
;
彭小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彭小容
;
黄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黄云
;
王贺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滩海勘探开发公司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王贺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3)
:108
-110+118
[4]
复合驱油体系与胜利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特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罗澜
;
李宗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
李宗琦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俞稼镛
.
油田化学,
2001,
(01)
:67
-70
[5]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研究
[J].
杨清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清彦
;
宫文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宫文超
;
贾忠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贾忠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9,
(03)
:26
-28+55
[6]
碱/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与胜利孤东原油间协同效应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濉
;
罗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罗澜
;
俞稼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俞稼镛
.
油田化学,
1998,
(04)
:57
-62
[7]
温度和盐度对原油与碱水界面张力的影响(Ⅰ)
[J].
卞锦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卞锦儒
;
俞稼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俞稼镛
.
油田化学,
1986,
(03)
:167
-173
[8]
油田应用化学.[M].陈大钧等; 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9]
采油化学.[M].赵福麟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