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土地生态建设分区治理思路与途径探讨

被引:28
作者
吴协保 [1 ]
孙继霖 [1 ]
林琼 [2 ]
吴照柏 [1 ]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2]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建设; 分区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论述了实施岩溶石漠化分区治理的必要性。根据岩溶石漠化土地分布特点及区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物资源等差异性,将我国西南岩溶区分为中高山、岩溶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岩溶峡谷、峰丛洼地、岩溶槽谷、峰林平原及溶丘洼地(槽谷)8个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其建设重点与主要措施分别是:中高山区重点实施封山育林育草与营造生态防护林与薪炭林,利用自然景观和原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业;岩溶断陷盆地区对盆地周边山地实施封山育林育草,盆地内修缮水利设施,建设高效经果林或中草药基地;岩溶高原区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积极发展水源涵养林与经济林,完善生态体系结构,培育生态经济型产业,合理开展生态移民;岩溶峡谷区通过封造、乔灌治理相结合,提高岩溶植被的生态功能,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与特色农林牧业;峰丛洼地区开展封山育林育草,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林业,适度进行生态移民;岩溶槽谷区加强对石漠化区域的生态建设,提高非石漠化土地的开发利用力度;峰林平原区合理开发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实施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溶丘洼地(槽谷)区则围绕洞庭湖流域、岩溶景观区开展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加强薪炭林与沼气池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3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技术探讨 [J].
吴协保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9, 28 (01) :5-7+22
[2]   我国石漠化区域划分及造林树种选择探讨 [J].
但新球 ;
喻甦 ;
吴协保 ;
宁小斌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3, (04) :20-23
[3]   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J].
喻甦 ;
但新球 ;
吴协保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3, (03) :18-20+23
[4]   “三岩”造林困难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J].
李昌珠 ;
艾文胜 ;
张康民 ;
肖斌 ;
张玉石 ;
彭友光 ;
郭照光 .
湖南林业科技, 2001, (03) :5-10
[5]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重建与农林牧业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J].
蔡运龙 .
资源科学, 1999, (05) :39-43
[6]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工程建设的探讨 [J].
(Department of Forestry) .
贵州林业科技, 1998, (04) :1-6+65
[7]  
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M]. 地质出版社 , 曹建华[等]著, 2005
[8]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