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煤岩显微组分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特征研究

被引:16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宋岩
秦胜飞
张殿伟
腾格尔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煤岩; 显微组分; 热模拟实验; 液态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1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Ro=0.40%)的煤岩显微组分进行了从250℃到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1组成煤岩的显微组分产液态物时具有镜质组较早(主要发生在350℃时)、壳质组略晚(发生在400℃)且显微组分产率大小顺序为壳质组(1)>壳质组(2)>镜质组的特征;2各显微组分的液态烃产率均表现为壳质组>镜质组的特征,镜质组和壳质组均存在一个明显的产液态烃高峰,壳质组是煤岩中液态物质的主力贡献者,其产液态物率是镜质组的5~15倍;3在显微组分中,低演化阶段具低总烃、高非烃+沥青质的特征,随着煤化作用的加强,总烃有大于非烃+沥青质趋势。同时,在液态物产率高峰,饱和烃一般都占优势,不同显微组分液态物质的产程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在煤岩中壳质组是液态烃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其在煤岩中所占比较较小,难以肯定其为主力源,而尽管镜质组产液态物率低于壳质组,但因其是煤岩的主体部分,且具有广泛的分布,因此,应该是重视的对象;4不同显微组分的烷/芳值大于1,且壳质组的烷/芳值具有两阶段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煤成油地球化学新进展.[M].黄第藩等著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2]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M].戴金星;裴锡古;戚厚发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胡见义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4]  
煤成烃地球化学.[M].傅家谟等著;.科学出版社.1990,
[5]  
中国陆相油气生成.[M].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6]   煤系烃源岩热模拟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为例 [J].
郑建京 ;
温德顺 ;
孟仟祥 ;
吉利明 ;
孙国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2) :134-139
[7]   加强天然气地学研究 勘探更多大气田 [J].
戴金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1) :3-14
[8]   煤岩及煤岩加不同介质的热模拟地球化学实验——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以及演化特征 [J].
刘全有 ;
刘文汇 ;
秦胜飞 ;
孟仟祥 ;
王万春 .
沉积学报, 2001, (03) :465-468
[9]   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及有关问题探讨 [J].
徐永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9, (Z2)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