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的意义:对近代国家社会转型难题的重新求证

被引:1
作者
吕炜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
关键词
转轨; 制度范式; 时间与空间;
D O I
10.19654/j.cnki.cjwtyj.2005.09.001
中图分类号
F119 [世界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本文是将转轨置于经济史背景中的一种尝试性研究。其基本观点是:从经济史的规律来看,转轨国家与近代落后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在发展过程中缺失了某个重要阶段。这种缺失正是落后与变革的根源。为了进行求证,本文将转轨国家界定为【非历史—人为形态】的制度形态,试图将其还原到经济史的时空背景中,与发达国家【历史—自然形态】的制度形态演进过程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掘转轨可以贡献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第三个台阶.[M].许明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  
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思索.[M].(匈)雅诺什·科尔奈(JanasKornai)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  
比较经济学概论.[M].陈秀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5]   向市场经济转轨:渐进主义与激进主义 [J].
科勒德科 ;
景光 .
财经科学, 2004, (06)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