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孙庆业
任冠举
杨林章
安树青
机构
[1]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铜尾矿; 废弃地; 酶活性; 植物群落; 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铜陵铜矿区堆存着大量的不同时期弃置的尾矿废弃物,形成大面积铜尾矿废弃地。为了解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酶活性的影响,对铜陵铜矿区6处不同时期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定居在尾矿废弃地上的植物群落类型能够显著影响表层尾矿中(05 cm)的脲酶、芳基硫酸酯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位于木贼-中华结缕草群落和白茅群落下尾矿中的几种土壤酶的活性高于位于狗牙根群落和中华结缕草群落下的尾矿中酶的活性。在所测定的4种土壤酶中,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高于脲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的活性与表层尾矿中的腐殖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电导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与pH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强烈氧化的表层尾矿不仅具有极端贫瘠的养分条件,同时也具有极低的土壤酶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泥炭和化学肥料处理对黑麦草在铜矿尾矿砂上生长影响的研究
    郝秀珍
    周东美
    王玉军
    陈怀满
    孙兆海
    [J]. 土壤学报, 2004, (04) : 645 - 648
  • [2] 铜官山铜尾矿库植被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王友保
    刘登义
    张莉
    李影
    储玲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 757 - 760
  • [3]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
    黄铭洪
    骆永明
    [J]. 土壤学报, 2003, (02) : 161 - 169
  • [4] 铅锌尾矿上自然定居植物
    孙庆业
    蓝崇钰
    黄铭洪
    杨林章
    [J]. 生态学报, 2001, (09) : 1457 - 1462
  • [5]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