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条件下亚洲沙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

被引:7
作者
岳耀杰 [1 ]
周洪建 [2 ]
王静爱 [1 ]
史培军 [3 ]
吕红峰 [2 ]
何春阳 [3 ]
严平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亚洲沙区; 中国科尔沁沙地;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 结构优化; 生态补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数字地图与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与沙尘传输关系,研究了生态安全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式、方法与技术。研究表明:①亚洲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宏观三圈格局为:内圈以自然保护为主的沙漠地带;中圈以建设人工草地为主,辅以大面积自然恢复的草原地带;外圈以农、林、牧复合为主的交错地带。中国处在宏观三圈格局的中东部,北方沙区是影响东亚沙尘暴的重要源区。②中国半干旱沙区土地利用呈现微观三圈模式,基于RS数据,依据“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的原则进行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出了外圈沙丘地恢复天然草地生态用地———中圈草原地带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牧业生产———内圈甸子地高效农业生产用地的生态—生产范式。③典型区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成套技术,可为类似地区政府土地利用决策与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李晓兵 ;
李京 ;
李月臣 ;
李景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5) :464-473
[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 [J].
赵哈林 ;
赵学勇 ;
张铜会 ;
周瑞莲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5) :739-747
[3]   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从荷兰“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看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J].
史培军 ;
宋长青 ;
景贵飞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161-168
[4]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
[5]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Dutch highway planning [J].
Cuperus, R ;
Bakermans, MMGJ ;
DE Haes, HAU ;
Canters, KJ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1, 27 (01) :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