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研究

被引:29
作者
刘宗峰 [1 ]
郎印海 [1 ]
曹正梅 [2 ]
马启敏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青岛市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源解析;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表层沉积物;
D O I
10.13198/j.res.2008.05.81.liuzf.015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25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w(PAHs)为48.56~277.12 ng/g,平均值为122.92 ng/g,表明PAHs处于较低的污染水平.PAHs组分中2~3环PAHs所占比例最大,其中w(萘)最高,w(菲),w(1-甲基萘)和w(2-甲基萘)也较高.PAHs来源诊断比值〔w()/w(亲体PAHs)〕分析表明,石油污染和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是黄河口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Hs主要来源于交通燃油和天然气燃烧排放、石油污染、焦炉燃烧排放三大污染源,其中石油污染贡献最大(占74.5%),而交通燃油和天然气燃烧排放、焦炉燃烧排放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分别为12.8%和12.7%.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多元统计在渤海表层沉积物中PAHs源解析上的应用 [J].
林秀梅 ;
陈江麟 ;
刘文新 ;
段永红 ;
陶澍 .
海洋环境科学, 2007, (02) :107-111
[2]   黄河中下游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J].
李恭臣 ;
夏星辉 ;
王然 ;
何孟常 ;
肖翔群 .
环境科学, 2006, (09) :1738-1743
[3]   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J].
姜福欣 ;
刘征涛 ;
冯流 ;
王婉华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2) :6-10+19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体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迁移及生态风险评价 [J].
罗孝俊 ;
陈社军 ;
麦碧娴 ;
曾永平 .
生态毒理学报, 2006, (01) :17-24
[5]   天津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 [J].
段永红 ;
陶澍 ;
王学军 ;
李本纲 ;
朱利中 ;
骆永明 .
环境科学, 2006, (03) :3524-3527
[6]   珠江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 [J].
罗孝俊 ;
陈社军 ;
麦碧娴 ;
曾永平 ;
盛国英 ;
傅家谟 .
环境科学, 2005, (04) :129-134
[7]   黄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J].
罗雪梅 ;
刘昌明 ;
何孟常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48-50+65
[8]   广州市大气中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污染源 [J].
李军 ;
张干 ;
祁士华 ;
刘国卿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661-666
[9]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组成及来源 [J].
田蕴 ;
郑天凌 ;
王新红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1) :50-55
[10]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J].
刘敏 ;
侯立军 ;
邹惠仙 ;
杨毅 ;
陆隽鹤 ;
王晓蓉 .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04)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