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5
作者
周发松
段院生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2]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 武汉
[3] 武汉 湖北省黄冈地区农校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 轮回选择;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1993.02.001
中图分类号
S512.1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研究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建立丰产、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群体。针对同一基础群体C0,分别按四种轮回选择方案在各自隔离区内进行了两年轮选。以随机交配群体作对照,对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遗传改良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选择法对农艺性状和抗赤霉病性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阶梯式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和半同胞交配选择法的综合改良效果相对较差;但对株高,主穗结实小穗数等单个性状的改良效果十分显著。文中对不同轮回选择方案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上的应用 [J].
范光年 .
华北农学报, 1989, (01) :1-7
[2]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鉴定及其在遗传学和育种学上的价值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01) :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