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贫困的制度思维

被引:8
作者
张小军
裴晓梅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城市; 制度性贫困; 间接剥夺;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05.06.005
中图分类号
F299.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城市贫困的制度“思维”,并特别关注贫困是如何被制度这样一套象征体系所“思考”、定义、记忆和遗忘,以及进行制度再生产甚至将贫困“制度化”的。所谓制度性贫困,主要表现为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支持的制度匮乏和不合理制度产生的制度剥夺而导致的贫困现象,包括诸如不合理的下岗政策、拆迁规定、养老规定、医疗保险规定、就业规定、打工子女入学规定、对弱势群体不利的政策规定条文和实施过程、城乡人口待遇上的不平等政策和规定、对某些身体疾病的不合理规定等。制度是一种集体现象,当制度变成少数人的思想或牟利工具,不能为集体所共享,制度的本来公共意义和存在基础就会消失,形成不平等的“虚制度”。这种虚制度不但无法完成公共制度本来的集体性功能,反而会“遗忘”和排斥弱势的群体,进而不合理地去“思维”贫困,导致社会的集体不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 [J].
洪朝辉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3, (02) :116-125
[2]   中国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 [J].
李斌 .
社会学研究, 2002, (02) :80-87
[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反思与重构 [J].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系 ;
杨团 ;
唐钧 ;
莫泰基 ;
施育晓 .
社会学研究, 2000, (06) :49-65
[4]   关于现代社会贫困实质的制度假说 [J].
李含琳 .
青海社会科学, 1994, (05) :23-29
[5]  
以自由看待发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 2002
[6]  
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M].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康晓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