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我国转型时期的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25
作者
蔡跃洲
郭梅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金融结构; 机构传导途径(渠道); 信贷传导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
D O I
10.19523/j.jjkx.2004.03.002
中图分类号
F830 [金融、银行理论]; F820 [货币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每种传导机制都对应一定的机构传导途径,金融结构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机构传导途径进而决定了货币传导机制。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应以信贷传导机制为主,它与西方的信贷传导机制有所差别,但正逐步与之趋同。管制利率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不会是利率传导机制,但利率传导的作用正在加强。进一步的实证表明,GDP与信贷余额之间,物价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信贷余额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信贷对GDP的影响在1998年以后略有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M].郭菊娥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戴根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中国货币政策趋势.[M].王煜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  
计量经济分析.[M].张晓峒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  
中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M].吕江林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6]  
时间序列分析.[M].(美)詹姆斯D.汉密尔顿(JamesD.Hamilton)著;刘明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  
货币金融学.[M].(美)米什金(FredericS.Mishkin)著;李扬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