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招聘网数据的南京市新增就业空间分布

被引:12
作者
孙晨
甄峰
常恩予
曹阳
机构
[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新增就业空间分布; 新增就业密度; 智联招聘网; 南京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6.011
中图分类号
F249.27 [地方劳动经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和政策制度重构的关键时期,城市就业问题已成为各领域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尝试挖掘新的数据源,对城市就业增长进行研究。使用"网页爬虫"软件,抓取了2015年南京企业发布的网络招聘岗位信息,分析了南京市目前对不同人才需求的结构特征。运用核密度方法,分析了南京市新增就业岗位总体及分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发现了"一核一轴两带"的总体结构,以及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业中心集聚,工业"外围多组团"结构。立足于企业需求,利用新的数据源,从新的研究视角,对城市就业增长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对南京市就业需求分布状况的分析,也为在当前"存量规划"的背景下,从需求角度去更好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的集聚性和城市就业空间的关联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J].
王慧 ;
吴晓 ;
郑浩 .
人文地理, 2014, 29 (05) :31-39
[2]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特征与演变过程研究 [J].
吴建楠 ;
曹有挥 ;
程绍铂 .
经济地理, 2013, 33 (02) :105-110
[3]   南京市区就业空间布局研究 [J].
王波 ;
甄峰 .
人文地理, 2011, 26 (04) :58-65
[4]   交通空间需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 [J].
公维勇 ;
高建杰 ;
焦海贤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6) :20-22
[5]   中心城区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过程与格局研究——以潍坊市奎文区为例 [J].
周珂慧 ;
甄峰 ;
余洋 ;
姜煜华 .
人文地理, 2010, 25 (06) :62-67
[6]   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 [J].
徐卞融 ;
吴晓 .
规划师, 2010, (07) :113-120
[7]   深圳市就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2001——2004) [J].
曾海宏 ;
孟晓晨 ;
李贵才 .
人文地理, 2010, 25 (03) :34-40
[8]   企业情报职业需求分析——基于招聘网的统计与挖掘 [J].
高希瑞 ;
吕斌 .
图书情报工作, 2009, (04) :9-12
[9]   区域空间供需模型与空间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基础 [J].
刘传明 ;
曾菊新 .
经济地理, 2009, 29 (01) :26-30
[10]   北京市生产者服务业聚集特征 [J].
邵晖 .
地理学报, 2008, 63 (12) :1289-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