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分配、转移格局:理论表达与我国实情

被引:3
作者
梁东黎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非均势; 净转移; 分配格局;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1.07.007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初次分配环节,包括私人部门内资本报酬和劳动报酬的分配以及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的基础是通过私人部门生产的一部分价值即净流出的生产税对政府部门生产公共服务的耗费进行补偿。在再分配环节,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形成的分配格局完全取决于所得税在部门之间的净转移。从1992年至2007年,我国分配格局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住户部门在初次分配中收入占比大幅度下降,在再分配中则进一步下降。提高住户部门的收入占比,需要限制资本要素的非生产性强势地位并弱化政府部门的投资职能。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要在增长和分享之间寻求平衡.[N].战雪雷;.中国财经报.2007,
[2]  
经济思想通史.[M].蒋自强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  
政府经济学.[M].(美)斯蒂格里兹著;曾 强等译;.春秋出版社.1988,
[4]  
现代经济学导论.[M].(英)琼·罗宾逊(JoanRobinson);(英)约翰·伊特韦尔(JohnEatwell)著;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82,
[5]   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5) :99-115+206
[6]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27-41
[7]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武康平 .
经济研究, 2008, (08) :16-28
[8]   人力资本产权论 [J].
方竹兰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9, (01) :37-40
[9]   从资本雇佣劳动到劳动“雇佣”资本──论知识经济中智力劳动的地位 [J].
毛蕴诗 ;
李新家 .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98, (05)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