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CO2浓度对大豆不同叶位叶片叶绿体淀粉粒积累的效应

被引:5
作者
左宝玉
姜桂珍
张泉
白克智
匡廷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CO2浓度倍增; 大豆; 不同叶位叶片; 叶绿体; 淀粉粒积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高CO2浓度下生长的大豆(Glycine max(L.)Merr.)不同叶位的叶片进行了电镜观察,揭示出大豆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体对倍增的CO2浓度反应不一。其显著的超微结构差异特征是:1.叶位居中的叶片叶绿体积累的淀粉粒不仅很大,而且最多,有的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可达20个,几乎充满着叶绿体的基质空间。2.下位叶叶绿体的淀粉粒积累较多,通常为2~5个;3.上位叶叶绿体所含淀粉粒既小又少,虽然有的叶绿体中也积累有3~4个淀粉粒,但大多数叶绿体中所含淀粉粒仅有1~2个。以上结果联系到大豆中位叶的光合作用速率较高及对籽粒产量起作用最大来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55 / 858+895 +8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叶绿体类囊体膜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J].
左宝玉 ;
童哲 ;
姜桂珍 .
植物学报, 1996, (05) :337-341+421
[2]   CO2浓度倍增对谷子和紫花苜蓿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效应 [J].
左宝玉 ;
姜桂珍 ;
白克智 ;
匡廷云 .
植物学报, 1996, (01) :72-76+92
[3]   玉米类囊体膜的超分子结构及LHCP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 [J].
左宝玉 ;
唐崇钦 ;
姜桂珍 ;
匡廷云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9, (12) :903-908+981
[4]   玉米不同层次叶片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变化 [J].
左宝玉 ;
李世仪 ;
匡廷云 ;
段续川 .
作物学报, 1987, (03) :213-217+267
[5]   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第7报大豆不同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异性 [J].
苗以农 ;
姜彦秋 ;
黄剑 ;
唐树延 ;
许琮 ;
赵福林 ;
徐豹 .
大豆科学, 1987, (01) :21-26
[6]   Warigal小麦叶绿体类囊体膜的超分子结构 [J].
左宝玉 ;
David J.Simpson ;
John V.Possingham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6, (01) :11-19+119
[7]   大豆叶的生长观测 [J].
贺观钦 ;
I.C.安德逊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3, (03) :21-30
[8]   大豆品种(系)间光合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J].
杜维广 ;
王育民 ;
谭克辉 .
作物学报, 1982, (02) :131-135
[9]   冬小麦不同层次叶片中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 [J].
左宝玉 ;
段续川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8, (03) :223-228+287
[10]   REGULATION OF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AT THE CELLULAR-LEVEL - A REVIEW [J].
CHAMPIGNY, ML .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1985, 6 (03) :27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