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顶铅锌矿床中的有机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被引:12
作者
付修根
林丽
庞艳春
朱利东
王新利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金顶; 碳沥青; 生物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电子探针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金顶铅锌矿床中碳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可溶解有机质中饱和烃和芳烃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有机质与金顶铅锌矿床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看,甚至是矿床内部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来看,均与成矿元素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机质在金顶铅锌矿床中的作用,对碳沥青作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不论胶结状碳沥青、鳞片状碳沥青还是后期充填的眼球-囊状碳沥青均含有大量的成矿元素,这些成矿元素的组分和它们所形成的矿石矿物类型,与该类碳沥青所在矿段的矿体的成矿元素组分和类型相一致。由于这些碳沥青产出的形态不同,因此在矿床形成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是肉眼下能够见到的胶结状碳沥青、脉状碳沥青、部分鳞片状碳沥青,这些碳沥青对成矿元素起着活化、迁移的作用,也起着沉淀成矿的作用;眼球状-囊状碳沥青是后期充填的产物,对矿床的形成起一定的改造作用;浸染状碳沥青多属于原生沉积碳沥青,对矿床的形成仅起一定的还原沉淀的作用。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对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21 / 6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金顶铅锌矿床含矿层沉积环境及成矿条件分析 [J].
付修根 ;
林丽 ;
朱利东 ;
庞艳春 ;
王新利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447-452
[2]   金顶铅锌矿床中碳沥青的分布特征及成矿作用 [J].
付修根 ;
林丽 ;
庞艳春 ;
朱利东 ;
王新利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5) :581-586
[3]   金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付修根 ;
庞艳春 .
世界地质, 2004, (03) :238-244
[4]   金顶铅锌矿床相关地质问题及成因探讨 [J].
牟传龙 ;
余谦 .
矿物岩石, 2004, (01) :48-51
[5]   金顶铅锌矿区中原油地化特征及其意义 [J].
常象春 ;
张金亮 .
特种油气藏, 2003, (05) :15-19+108
[6]   金顶铅锌矿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 [J].
张金亮 ;
常象春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64-274
[7]   西成铅锌矿床的生物成矿模拟实验研究 [J].
林丽 ;
朱利东 ;
庞艳春 ;
熊永柱 ;
付修根 .
矿床地质, 2002, 21(S1) (S1) :423-426
[8]   金顶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J].
薛春纪 ;
陈毓川 ;
杨建民 ;
王登红 ;
杨伟光 ;
杨清标 .
矿床地质, 2002, (03) :270-277+245
[9]   有机质在层控铅锌矿床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卢家烂 ;
庄汉平 ;
刘文均 .
沉积学报, 1997, (02) :226-231
[10]   热液成矿流体中的有机物质 [J].
庄汉平 ;
卢家烂 ;
温汉捷 ;
毛华海 .
地质地球化学, 1997, (01) :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