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中国东北地区17世纪后期的自然植被格局
被引:17
作者:
张学珍
[1
,2
,3
]
王维强
[3
]
方修琦
[2
]
叶瑜
[2
]
李蓓蓓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Atmospheric Science Research Center,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University at
来源:
关键词:
历史文献;
中国东北;
自然植被;
环境演变;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02.00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整理、分析历史文献中的自然植被记录,复原了中国东北地区近代大规模农垦前(17世纪后期)的自然植被格局。结果表明,当时的主导植被类型是森林和草地,森林主要分布于山区,其中大兴安岭北端主要是寒温带落叶针叶林,长白山南端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余山区是针阔混交林,草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林-草的分界线与地表等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潜在植被格局与历史自然植被格局基本一致,但是林-草分界线有明显差异,且潜在植被图中没有沼泽。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