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草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24
作者
苏胜齐
沈盎绿
姚维志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菹草; 着生藻类; 密度; 生物量;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02.03.019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池塘中菹草着生藻类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的种类 ,共 5 0属 6 8种 ;常见优势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菹草整个生活史中 ,着生藻类的平均着生密度以硅藻门最大 (2 9.90× 10 3 ind ./cm2 ) ,其次为绿藻门 (16 .87× 10 3 ind ./cm2 )和蓝藻门 (13.5 2× 10 3 ind./cm2 ) ;就平均生物量而言 ,硅藻门 (70 .2 0 μg/L)较其他藻类高得多。着生藻类的着生与菹草生长相互抑制 ,着生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5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淀山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 [J].
由文辉 .
环境科学, 1999, (05) :62-65
[2]   螺类与着生藻类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沉水植物的影响 [J].
由文辉 .
生态学杂志, 1999, (03) :55-59+75
[3]   太湖藻型富营养化对水生高等植物的影响及植被的恢复 [J].
张圣照 ;
王国祥 ;
濮培民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8, (04) :53-58
[4]   淀山湖周丛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J].
由文辉 .
水生生物学报, 1997, (02) :114-122
[5]   环境因子对东湖几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研究 [J].
任南,严国安,马剑敏,李益健 .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2) :213-218
[6]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水中氮、磷的吸收及若干影响因素 [J].
金送笛 ;
李永函 ;
倪彩虹 ;
王斌 .
生态学报, 1994, (02) :168-173
[7]   根生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 [J].
吴玉树 ;
余国莹 .
环境科学学报, 1991, (04) :411-416
[8]  
高级水生生物学[M]. 科学出版社 , 刘建康主编, 1999
[9]  
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M]. 农业出版社 , 张觉民,何志辉主编, 1991
[10]  
Phytoplankton as a factor in the decline of the submersed macrophyte Myriophyllum spicatum L. in Lake Wingra, Wisconsin, U.S.A[J] . R. Christian Jones,Kurt Walti,Michael S. Adams.Hydrobiologia . 198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