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高于庄组臼齿状构造的层序地层位置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44
作者
梅冥相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臼齿状构造; 层序地层; 高于庄组; 中元古界; 天津蓟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的高于庄组为一套厚度约1600m的碳酸盐岩地层,包括4个段:第1段以潮坪相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第2段主要为含锰白云岩;第3段发育较多的纹理化石灰岩和泥晶灰岩;第4段则以叠层石岩礁(叠层石生物丘和生物层)的发育为特点。根据岩相和岩相序列特征,在该套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L-M型、潮下型、环潮坪型米级旋回层序。根据米级旋回层序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所反映出的沉积相序列可以把高于庄组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SQ1至SQ13),并进一步归为4个二级层序。在以灰岩为主的高于庄组第3段中,其中的第3个三级层序(SQ11)中部的灰岩层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这种臼齿状构造的特别形态、富含有机质、易硅化等特点可能表明了前寒武纪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在浅水环境中发育叠层石而在较深水环境(中缓坡)中发育臼齿状构造,臼齿状构造就像叠层石一样是一种极为特别的与生物沉积作用相关的沉积构造;第二、在发育叠层石的潮坪环境中有利于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发育臼齿状构造的地层则以灰岩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前寒武纪白云岩似乎不是原生白云岩。实际上,这些特征本身就代表了一些前寒武纪的沉积学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些问题将会得出更加接近自然事实的答案。
引用
收藏
页码:437 / 4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辽南新元古代营城子组臼齿灰岩的沉积环境
    刘燕学
    旷红伟
    蔡国印
    孟祥化
    葛铭
    [J]. 地质通报, 2003, (06) : 419 - 425
  • [2]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沉积层序的初步研究——前寒武纪(1800~600Ma)一级层序划分及其与显生宙的一致性
    梅冥相
    周洪瑞
    杜本明
    罗志清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 (04) : 47 - 59
  • [3] 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
    乔秀夫
    宋天锐
    高林志
    彭阳
    李海兵
    高劢
    宋彪
    张巧大
    [J]. 地质学报, 1994, (01) : 16 - 34+101
  • [4] 碳酸盐沉积学导论.[M].梅冥相等编著;.地震出版社.1997,
  • [5] 华北区区域地层.[M].陈晋镳;武铁山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6] 华北元古宙沉积岩.[M].宋天锐等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