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农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25
作者
许恒周 [1 ,2 ]
金晶 [3 ]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 天津大学公共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3] 南京审计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耦合协调度; 面板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利用中国1998—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耦合协调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31个省份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由于各地区经济、资源差异,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和耕地非农化呈现出不同的因果关系。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都从1998年左右的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各区域之间又存在差距。因此,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实行适度从紧的耕地非农化政策;优化耕地保护调控指标的分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的盲目依赖,促进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2+126 +1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湖北省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J].
王雨濛 ;
吴娟 ;
张安录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7) :107-111
[2]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J].
张基凯 ;
吴群 ;
黄秀欣 .
资源科学, 2010, 32 (05) :959-969
[4]   江苏省耕地资源与经济发展计量与协调性分析 [J].
张梦琳 ;
陈利根 ;
龙开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82-86
[5]   区域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空间特征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J].
何英彬 ;
陈佑启 ;
姚艳敏 ;
许新国 ;
唐鹏钦 ;
余强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439-447
[6]   我国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J].
黄忠华 ;
吴次芳 ;
杜雪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2) :192-199
[7]   中国耕地非农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 [J].
刘丽军 ;
宋敏 ;
屈宝香 .
资源科学, 2009, 31 (01) :116-122
[8]   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非农流失的计量分析——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检验与修正 [J].
何蓓蓓 ;
刘友兆 ;
张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6) :21-26
[9]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证——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J].
李永乐 ;
吴群 .
资源科学, 2008, (05) :667-672
[10]   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差异及其对政策调整的启示 [J].
杨志荣 ;
吴次芳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2) :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