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

被引:144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 结构排斥; 驻村机制;
D O I
10.13676/j.cnki.cn36-1224/f.2017.03.009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豫中J县"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调查资料分析中可知,"第一书记"与上级政府、派出单位、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多元主体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当下驻村机制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受到了上级政府目标设置权责不匹配与原单位有限资源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遭遇了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乡-村"关系的闭合。这样双重排斥的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本身,还导致了驻村帮扶制度的变迁,使得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社会的控制能力弱化。因此,必须采取增加驻村干部权力、加大资源支持以及打破乡镇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共谋"与"垄断"等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