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沉积建造特征

被引:2
作者
关尹文
机构
[1] 中南矿冶学院
关键词
地洼区; 磨拉石建造; 层理; 沉积构造; 火山岩; 喷出岩; 火成岩; 复理石建造; 粉砂质泥; 碎屑岩; 碎屑沉积岩; 钙质页岩; 礁灰岩; 石灰岩; 沉积建造; 陆相盆地; 岩石颜色; 湖相; 陆相; 地槽区; 陆相沉积; 非海相沉积; 构造层; 河流沉积; 活动区;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4.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槽区和地洼区都是地壳中的活动区,但由于它们的发展历史和沉积背景不同,沉积建造是有区别的。 沉积韵律:地槽区的韵律通常为海相,每个韵律的厚度较薄,一般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地洼区的韵律通常为陆相,单个韵律一般厚几米至几十米。 火山和地震活动:沉积岩和火山岩的总厚度在优地槽中较大,地槽区的火山岩包括熔岩流、凝灰岩和浅成的岩墙和岩床。火山岩的组成通常是安山岩,但在某些地区玄武岩质和流纹岩质也很丰富。它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具有较高的铁、镁质、钾、钠较低。 地洼区火山岩为陆相。由中性和酸性侵入岩或喷出岩组成。在广东东部是一套陆相沉积—火山岩复理石建造。它的地球化学成分与地槽区不同,钾、钠较高,铁、镁较低。 地槽区和地洼区都存在古代地震的遗迹。它们表现在由古代滑坡所形成的滑动型卷曲层理。在地洼区中则以大陆滑坡和网状裂隙为主。 岩石特征:两个活动区中都有由于快速沉积而形成的分选不良的复矿砂岩。复矿砂岩是由硬砂岩和长石砂岩所组成。硬砂岩以地槽区为常见,长石砂岩常见于地洼区。 地槽区的磨拉石建造与地洼区建造有某些相似。二者不同的是在垂直剖面上岩性和岩相的变化和与下伏构造层的不同。 发育阶段:两个活动区分别具有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不同的发展历史。地槽常受深断裂控制。在开始阶段主要沉积页岩建造和石灰岩建造,页岩建造是由海相泥质、粉砂质和火山碎屑组成,常常夹有浊流沉积。石灰岩建造常为黑色、灰黑色碎屑石灰岩、燧石层、粉砂质泥板岩和礁灰岩组成,常夹递变层理。最后阶段常见碎屑复理石建造和磨拉石建造。 地洼区是后地台阶段的一种新型活动区。地洼区的建造以陆相为主,现以广东东部为例。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地洼区发育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开始是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沉积,称之为少矿砂岩建造;往上变为近海湖盆沉积,由砂岩、页岩组成,具有陆相盆地滑坡的标志,称为复矿砂岩建造。中侏罗—早白垩世为地洼发展的中 期,在火山盆地沉积中有凝灰岩、流纹岩、火成碎屑岩、富含炭质页岩、砂岩,名为陆相沉积-火山岩复理石建造。晚白垩—新第三纪为地洼发育的后期,具有角砾岩、砾岩、砂岩和页岩沉积,粗粒和厚层是它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湘南宁远一带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的发现 [J].
关尹文 ;
胡火炎 ;
李浩鸣 ;
潘传楚 ;
王伏泉 ;
龙淑珍 .
沉积学报, 1983, (04) :117-123+146
[2]   卷曲层理及其地质意义 [J].
关尹文 .
地质与勘探, 1979, (02) :36-40
[3]   浙西、皖南上奥陶系复理石建造的发现 [J].
关尹文 ;
丘元禧 ;
顾宝荣 .
地质学报, 1959, (02) :188-212+239
[4]  
Stow and Ganahathy shanmugam; Sequence of structures in Fine-Grained Turbidites: Comparison of Recent Deep-Sea and Ancient flysch sediments..Borrik A. V;.Sedimentary G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