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临床意义——附45例检测报告

被引:15
作者
赵强
陈国伟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冠状动脉病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 2和 9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2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tableanginapectoris,SAP)患者、 4 5例UAP患者发病第 1、 3、 5、 7、 10日血清MMP 2 ,MMP 9水平 ,并对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AP患者起病 1~ 7日 ,血清MMP 2 [(4 13± 5 1) ,(4 85± 5 2 ) ,(4 5 6± 4 3) ,(4 33± 5 0 ) μg/L],MMP 9[(818± 16 6 ) ,(771± 182 ) ,(72 9± 2 2 ) ,(70 3± 180 ) μg/L]持续维持在高水平 ,与SAP患者 [(36 9± 4 2 ) ,(6 31± 12 7) 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1)。UAP患者的MMP 2、MMP 9的峰值浓度分别在第 3日、第 1日 [(4 85± 5 2 ) μg/L ,(818± 16 6 ) μg/L],两者自第 7日开始下降 ,至第 10日降至SAP患者水平。UAP组的血清MMP 2、MMP 9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 (r =0 6 3,r =0 6 2 ,均为P <0 0 1)。结论 :血清MMP 2、MMP 9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或破裂的判断指标 ,有助于UAP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6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任冰稳
    白晓君
    马爱群
    [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2, (08) : 413 - 415
  • [2] 不稳定性心绞痛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对比分析
    张嘉莹
    张菲斐
    翟亚萍
    黄克钧
    王现青
    沈玉祥
    商保军
    [J]. 中国循环杂志, 2000, (02) : 81 -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