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期的市价与牌价——从价格机制到统购统销

被引:11
作者
徐建青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市价; 牌价; 市场管理; 交易成本; 统购统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9 [贸易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在建国前期市场史的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在卓有成效地利用市场的同时 ,为什么又很快取消了主要商品的市场 ?无法从以往的解释中看出这一变化机制的清晰轮廓。本文以粮食类和花纱布两类商品为典型 ,从市场运行及其成本的层面上 ,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内商品市场的变迁。本文认为 ,建国前期国内市场上存在着的两种性质的价格 ,即市价与牌价 ,其相互关系与变动是这一时期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特殊形式。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了这一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最终导致市场萎缩关闭的 ,除了其他种种因素之外 ,也还有市场本身的因素。市价与牌价并行这种价格运行机制本身是一种高成本的机制。而这个时期各个利益群体的存在及其市场行为与国家计划目标之间的矛盾 ,更增加了国家在市场管理与市场交易中的成本。以较低的预期成本迅速实现国家的计划目标 ,是这一时期国家进行制度选择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可能是制度变迁的更为直接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大事记.[M].《当代中国商业》编辑部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2]  
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M].农业部计划司编;.农业出版社.1989,
[3]  
南开经济指数资料汇编.[M].孔 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  
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M].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