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生态服务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框架

被引:35
作者
彭保发 [1 ]
郑俞 [1 ]
刘宇 [1 ,2 ]
机构
[1] 湖南文理学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流;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DPSIR框架;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03.005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深入阐明生态系统服务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之间以生态服务流为纽带形成的反馈机制,提出基于驱动(Driver)-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框架。该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区域生态安全维持和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形成的机制,拓展区域生态安全评估、生态安全格局维持和提升的视野。当前,耦合生态服务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有3个关键的前沿议题:(1)生态服务需求和生态服务供给的空间耦合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2)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流网络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人类活动阈值;(3)耦合人类生态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估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彭建 ;
赵会娟 ;
刘焱序 ;
吴健生 .
地理研究, 2017, 36 (03) :407-419
[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构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J].
吴健生 ;
岳新欣 ;
秦维 .
地理研究, 2017, 36 (03) :429-440
[3]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进展 [J].
傅伯杰 ;
吕一河 ;
高光耀 .
自然杂志, 2012, 34 (05) :261-272
[4]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J]. 王晓峰,吕一河,傅伯杰.自然杂志. 2012(05)
[5]   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J].
欧阳志云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6183-6188
[6]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 [J].
傅伯杰 ;
周国逸 ;
白永飞 ;
宋长春 ;
刘纪远 ;
张惠远 ;
吕一河 ;
郑华 ;
谢高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6) :571-576
[7]   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研究 [J].
陈星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1) :21-28
[8]   对我国生态安全的若干科学思考 [J].
王如松 ;
欧阳志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 (03) :223-229
[9]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科学基础与初步框架 [J].
张百平 ;
姚永慧 ;
朱运海 ;
许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6) :1-7
[10]   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 [J].
彭少麟 ;
郝艳茹 ;
陆宏芳 ;
王伯荪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