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陕西红碱淖近百年来的孢粉记录及环境变化
被引:15
作者:
肖霞云
羊向东
沈吉
汪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南京
来源:
关键词:
红碱淖;
孢粉记录;
环境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孢粉分析,对陕西红碱淖地区近百年来的环境演化进行了探讨,对比钻孔岩性特征、历史记载和器测资料,验证了孢粉记录在短尺度的高分辨率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有效性.研究表明,1927年以前,红碱淖地区气候非常干旱,不具备成湖条件,植被类型为典型荒漠;1927-1938年,干旱程度有所缓和,湖盆洼地开始积水成湖,植被类型为小灌木荒漠草原植被;1938-1960年,气候相对好转,环境开始变湿,红碱淖在此相对较好的气候条件下,积蓄了一定的水量,形成比第二阶段更深些的湖泊,植被类型为灌丛草原;1960年前后环境有较大的变化,孢粉图谱很好地反映了1960年前后人类活动与降水增加叠加后对环境及湖泊的影响.在1960-2000年期间,气候比前几阶段有明显改善,环境湿润,湖泊面积在1960年前后迅速扩大后维持较高湖面.植被为典型草原植被;近几年来,湖区环境又开始相对转干,植被发育为以藜科为主的草原植被.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