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理想类型”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兼论法学中“类型”的建构

被引:24
作者
胡玉鸿
机构
[1] 苏州大学法学院江苏苏州
关键词
韦伯; 理想类型; 法学方法论;
D O I
10.16088/j.issn.1001-6597.2003.02.006
中图分类号
D909 [法学史、法律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60207 ;
摘要
“模式”的建构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韦伯正是以“理想类型”为切入点 ,展开对社会、经济、宗教等现象的具体分析。法学中“类型”的建构是一种“类”思维的方法论原则。“理想类型”对于解构法律现象具有方法论意义 ,它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有利于对法学分析单位以及法律价值取向的定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韦伯:法律与价值[M].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猛编], 2001
  • [2]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2000
  • [3] 马克斯·韦伯的生平、著述及影响[M]. 法律出版社 , (德)迪尔克·克斯勒(DirkKasler)著, 2000
  • [4] 社会科学方法论[M]. 华夏出版社[德]马克斯·韦伯, 1999
  • [5]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1998
  • [6] 自由主义[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李强著, 1998
  • [7] 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M]. 上海三联书店 , 樊纲著, 1994
  • [8] 社会学思想名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科瑟(Coser, 1990
  • [9] 社会学思想简史[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艾伦·斯温杰伍德(AlanSwingewood)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