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拉丁期放射虫、硅质岩及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9
作者
梁斌
冯庆来
王全伟
郭建秋
钟长洪
李振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武汉,武汉,成都,武汉,成都,成都
关键词
硅质岩; 放射虫; 三叠纪; 鲜水河断裂带; 川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鲜水河断裂带如年各组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动物群, 包括Muelleritortis, Baumgartneria Oertlispongus, Paroertlispongus和Pseudoertlispongus 等, 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 硅质岩SiO2的含量变化范围在71.16% ~ 90.06%之间, Si/Al比值为49 ~ 71, 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 Al2O3/(Al2O3 + Fe2O3) 比值为0.63 ~ 0.81, V < 23 mg/g, V/Y < 2.8, Ti/V > 26, 具有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特征; 大部分样品的稀土元素的Ce/Ce*比值为1.02 ~ 1.47, LaN/CeN比值为0.75 ~ 1.07, 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 仅1件样品的稀土元素具有大洋盆地硅质岩的特征. 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玄武岩组合及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鲜水河断裂带在中三叠世拉丁期处于强烈裂陷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644 / 6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Ladinian radiolarian fauna from West Sichuan; China.[J].Qinglai Feng;Bin Liang.Revue de micropaléontologie.2003, 4
[2]   川西炉霍二叠纪—三叠纪古裂谷的识别及其地质演化 [J].
王小春 .
地质学报, 2000, (03) :247-253
[3]   鲜水河断裂西北段的断层泥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J].
杨主恩 ;
郭芳 ;
李铁明 ;
吕弋培 .
地震地质, 1999, (01) :21-28
[4]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潘桂棠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5]  
四川省岩石地层.[M].辜学达;刘啸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6]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许志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M].四川省地质矿产局编;.地质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