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途径及应对之策——基于2001-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4
作者
任碧云
林晨
刘洪伟
机构
[1] 天津财经大学
关键词
输入型通货膨胀; 贸易收支传导途径; 商品价格传导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5 [通货膨胀];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AR模型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商品价格、商品供求、贸易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四个方面对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途径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我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主要集中在贸易收支和商品价格传导途径两个方面的结论。据此,本文认为,应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国对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增加外汇储备的多样性和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四个方面来应对输入型因素造成的通货膨胀。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人民币升值压力、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及通货膨胀 [J].
王德发 ;
王秋红 .
上海经济研究, 2011, (06) :12-22
[2]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效汇率与输入型通货膨胀——基于国际贸易视阈下的状态空间模型研究 [J].
苏明政 ;
张庆君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 26 (03) :50-55
[3]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J].
刘华 ;
卢孔标 .
金融与经济, 2007, (10) :13-16+12
[4]  
外资流入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耿强,杨进. 南大商学评论.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