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增进住区交往理论的评析

被引:14
作者
马静 [1 ]
胡雪松 [2 ]
李志民 [1 ]
机构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关键词
社区; 城市住区; 邻里; 交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延续传统社区温馨、亲密的居住氛围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建筑师就增进城市住区的邻里亲和展开了积极探索,然收效甚微。本文试对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城市居住建设、旨在增进城市住区邻里交往、较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理论加以综述,并做以初步的评价与反思,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入的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在生活中自然地交往——从大杂院谈起 [J].
陈惠芳 ;
关瑞明 .
建筑学报, 2005, (04) :37-39
[2]   绿街 [J].
黄健翔 ;
安吉利·阿加瓦尔 ;
莫利·福尔 ;
莉莉·波兰斯 .
世界建筑, 2005, (03) :33-35
[3]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研究 [J].
薛丰丰 .
建筑学报, 2004, (04) :26-28
[4]   住宅间距与小区庭院空间的控制 [J].
何宇飞 .
建筑学报, 2002, (06) :28-29
[5]   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 [J].
王紫雯 ;
涂银霞 .
建筑学报, 2002, (01) :76-42
[6]   论居住 [J].
王路 .
建筑学报, 2001, (12) :25-30
[7]   住宅的类设计模式——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J].
关瑞明 .
建筑学报, 2000, (11) :40-41
[8]   整体的秩序─—结构主义的城市与建筑 [J].
宋昆 ;
邹颖 .
世界建筑, 2000, (07) :66-69
[9]   英国后工业时期住宅状况 [J].
张杰 .
世界建筑, 2000, (05) :16-20
[10]   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 [J].
邹颖 ;
卞洪滨 .
世界建筑, 2000, (05)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