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油分布及其挖潜研究综述

被引:41
作者
李洪玺 [1 ]
刘全稳 [1 ]
温长云 [2 ]
张学才 [3 ]
刘婕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
[2] 山东东胜精攻石油开发股份公司
[3] 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技术; 挖潜; 微观; 宏观;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现状,从微观规模和宏观规模2个角度对剩余油研究技术进行了综述,微观规模常用的研究技术主要有物理模拟、计算机模拟等,宏观研究常用技术有测井解释、三维地震、流动单元划分等。认为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开发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不同油田、不同区块分布模式不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因素是内在的,开发因素是外在的。概括介绍了我国部分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一些常用技术,认为应主要从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角度和调整注采状况的开发角度入手,采用动态、静态结合和多学科结合的方法挖潜剩余油。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105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大庆油田地质开发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J].
郭万奎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05) :54-59+77
[2]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 [J].
温静 .
特种油气藏, 2004, (04) :50-53+125
[3]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高博禹 ;
彭仕宓 ;
王建波 .
特种油气藏, 2004, (04) :7-11+22
[4]   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 [J].
宋考平 ;
杨钊 ;
舒志华 ;
方伟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2) :25-27+128
[5]   剩余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冉启佑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5) :49-51+8
[6]   井间示踪剂大孔道识别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技术 [J].
王利美 ;
张国萍 ;
胡艳霞 ;
陈永浩 .
断块油气田, 2003, (04) :72-73+93
[7]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核磁成像实验研究 [J].
孙尚如 ;
何先华 ;
邬侠 ;
卢祥国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4) :61-63+78
[8]   数值模拟技术表征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几种方法 [J].
郭鸣黎 .
断块油气田, 2003, (02) :48-50+92
[9]   停注深抽和单井吞吐应用效果 [J].
耿秋红 ;
刘霞 ;
李道亮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5) :46-47+69
[10]   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J].
李淑霞 ;
陈月明 ;
冯其红 ;
张庆珍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73-7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