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的历史观

被引:4
作者
汪征鲁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体、用”架构; 江泽民; “三个代表”;
D O I
10.13658/j.cnki.sar.2001.04.001
中图分类号
K0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60203 ; 0603 ; 060301 ;
摘要
文章首先建立了历史观之“体、用”架构,亦即历史观之本体与运用的价值取向。中国中古史观以“天命观”为体,以儒家伦理观念为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体、用”演化: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体,以阶级斗争学说为用;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体,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为用;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江泽民以唯物史观为体,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用。对“三个代表”思想的阐释。江泽民历史观的方法论——系统的方法。江泽民历史观之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知识背景。江泽民历史观、历史思想之社会实践: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推进中华民族新一轮的伟大复兴;关注并引导中国史学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以史为鉴;用其唯物史观的“体、用”架构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的问题;等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5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在上海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江泽民 .
中共党史研究, 1989, (05) :1-4
[3]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蒋天枢撰, 1997
[4]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5]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3
[6]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 著, 1991
[7]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陈寅恪著, 1982
[8]  
金明馆丛稿二编[M]. 古籍出版社 , 陈寅格 著, 1980
[9]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2000年2月1日] .2 江泽民. 人民日报 . 2000
[10]  
改革开放二十年重要文献库 .2 江泽民. 福建人民出版社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