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法学及其功用

被引:95
作者
陈柏峰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科法学; 法规范; 法秩序; 进路; 经验性; 法教义学; 司法解释;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4.05.003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正>在法学的众多研究方法中,能够体现法律人知识和思维独特性的,当属法教义学;而更具有社会亲和力、更能回应社会和公共政策需求的,当属社科法学。社科法学力图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分析法律现象、预测法律效果。最近十多年来,社科法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日渐受到法学界的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法学论著宣称"经济学分析"、"社会学建构"、"人类学进路",社科法学的学术进路得到广泛的承认固然令人欣喜,但是社科法学是否因缺乏界定而模糊、因运用广泛而显随意值得反思。因此,需要追问的是,社科法学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认知流畅度对司法裁判的影响 [J].
李学尧 ;
葛岩 ;
何俊涛 ;
秦裕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5) :148-162+207
[2]   谈谈经验质感 [J].
吕德文 .
社会学评论, 2014, 2 (01) :13-16
[3]   饱和经验法——华中乡土派对经验研究方法的认识 [J].
贺雪峰 .
社会学评论, 2014, 2 (01) :4-12
[4]   从经验到理论的法学方法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11, 33 (06) :36-40
[5]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 [J].
彭玉生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3) :1-32+243
[6]   论法教义学:源流、特征及其功能 [J].
白斌 .
环球法律评论, 2010, 32 (03) :5-17
[8]   新法律现实主义的勃兴与当代中国法学反思 [J].
范愉 .
中国法学, 2006, (04) :38-51
[9]   社会科学本土化中的视角转移 [J].
梁孝 .
天府新论, 2005, (02) :16-19
[10]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J].
黄宗智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1) :83-9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