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成都地区1835例女性骨密度研究
被引:24
作者:
马锦富
李金祥
杨定焯
安珍
尚家芸
淦小伟
机构:
[1]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来源:
关键词:
骨密度,检出率,累积丢失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为探索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作者对20~90岁的1835例女性,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其中腰椎1805人,髋部115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7组。结果腰椎L2-4和髋部的BMD最高值均见于30~39岁组,40岁以后BMD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BMD明显降低。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髋部BMD累积丢失率高于腰椎,腰椎BMD累积丢失率在50岁以后达20%~35%,髋部三个部位中BMD累积丢失率最高的是Ward’s三角,在50岁以后达40%~60%:分别以低于峰值BMD减低2s和2.5s为诊断OP的标准,前者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50岁以后O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髋部OP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70岁以后达90%以上。结论以峰值BMD-2s为女性OP的诊断标准更适合中国女性。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在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腰椎BMD正常而有症状者,应参考髋部BMD作出正确诊断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