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结构benchmark模型及其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18
作者
吕西林
姜淳
蒋欢军
机构
[1]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Benchmark模型;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D O I
10.15935/j.cnki.jggcs.2015.04.015
中图分类号
TU973.31 [];
学科分类号
081405 ;
摘要
参照上海中心,根据设定的性能目标设计了一个超高层建筑结构的benchmark模型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研究。该结构总高度为606.1 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V类,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该结构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8道环带桁架将结构分为9个区,环带桁架与型钢混凝土巨柱共同构成了巨型框架结构体系,并通过6道伸臂桁架与核心筒相连,共同承受水平荷载。利用PERFORM-3D软件建立了结构的非线性数值计算模型,对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验证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该超高层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安全余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基于纤维模型的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J].
韩小雷 ;
陈学伟 ;
林生逸 ;
何伟球 ;
郑宜 ;
吴培烽 ;
毛贵牛 .
建筑结构, 2010, 40 (02) :13-16
[2]  
GB/T 19879-2005. 建筑结构用钢板[S]. 2005
[3]  
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 2003
[4]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steel bracing members[J] . Robert Tremblay.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 2002 (5)
[5]  
Pre-standard and Commentary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2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FEMA-356 . 2000
[6]  
Inelastic buckling of steel struts under cyclic loading reversals .2 Black RG,Wenger W A,Popov E P.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UCB/EERC-84/09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