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对棉花抗黄萎病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文婷 [1 ]
李朋波 [1 ,2 ]
姜淑琴 [1 ]
蒲剑锋 [1 ]
王玉美 [3 ]
刘文欣 [1 ]
华金平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3]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嫁接; 抗病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类型对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研究棉花黄萎病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为深入分析棉花抗病机理、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每个品种均设自身嫁接和相互嫁接2种嫁接方式和不嫁接的直播对照;田间试验鉴定比较直播材料与自身嫁接材料、相互嫁接材料的发病程度。【结果】自身嫁接材料与直播材料发病情况相同;以海岛棉抗病品种做接穗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陆地棉抗病品种为接穗的嫁接组合;以陆地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海岛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组合。【结论】嫁接操作本身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影响。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抗黄萎病机制不同,海岛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茎部;而陆地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根部。
引用
收藏
页码:5130 / 51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棉花嫁接的优势及其嫁接关键技术 [J].
郭长生 .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4) :101-101
[2]   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J].
郝俊杰 ;
马奇祥 ;
刘焕民 ;
贾新合 ;
董中东 ;
刘书梅 ;
崔小伟 ;
张志新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19) :3974-3980
[3]   抗·感棉花品种体内棉花黄萎菌的动态分布研究 [J].
张亮 ;
鹿秀云 ;
李社增 ;
李宝庆 ;
郭庆港 ;
马平 ;
董金皋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7) :9054-9056
[4]   适用于低钾条件下棉花苗期根冠通讯研究的三种嫁接方法 [J].
李博 ;
王春霞 ;
张志勇 ;
段留生 ;
李召虎 ;
田晓莉 .
作物学报, 2009, 35 (02) :363-369
[5]   我国棉花遗传育种进展与展望 [J].
喻树迅 ;
范术丽 .
棉花学报, 2003, (02) :120-124
[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抗黄萎病育种新进展[A]. 简桂良,卢美光,齐放军.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7]  
海陆棉花嫁接超高产研究简报[A]. 黄双领,于霁雯,翟红红,张小伟,封新民,李兴丽,张红卫.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10
[8]  
棉花嫁接防治土传病害的方法[P]. 周瑞阳.中国专利:CN101491192B,2009-07-29
[9]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马存, 2007
[10]  
Grafting olive cv. Cornicabra on rootstocks tolerant to Verticillium dahliae reduces their susceptibility[J] . Crop Protection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