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20
作者
张清敏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外交; 对外政策; 外交战略; 美国外交; 强权政治; 中国外交; 和平崛起;
D O I
10.13569/j.cnki.far.2016.04.001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其和平本质决定了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的根本不同。外交不是权力政治,也不是对外政策,而是按照一定规范和平处理国家间关系、落实对外政策的过程。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对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不同的历史经验昭示:和平的外交战略而不是军事和战争战略,才是国家崛起的明智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崛起的中国需要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不是期待国家为外交准备任何成功的利器或其他实力资源,在国家强大之后展示武力,而是要充分利用好作为国家资源的外交工具。为此,不仅要关注和讨论外交,而且要把握外交的本质,从外交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按照外交规律办事,注重制度创新,让外交资源尽其所能,让外交人员人尽其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4
页数:34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对战略对话的几点思考.[N].戴秉国;.人民日报.2016,
[2]  
中国,互利共赢倡导者践行者.[N].钟声;.人民日报.2013,
[3]   国内权力结构变迁与对外关系的逻辑——兼及军队在对外决策中的作用 [J].
尉秋实 ;
张清敏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5, 32 (03) :104-127
[4]   外交的未来 [J].
布赖恩霍金 ;
扬梅利森 ;
肖恩赖尔登 ;
保罗夏普 ;
王姝奇 ;
钟潇 ;
牟舣 .
国际政治研究, 2012, 33 (04) :65-88+195
[5]   中国近代之败,实为意识之败——两千年中日交往史的反思 [J].
李扬帆 .
同舟共进, 2009, (07) :33-35
[6]   评“弱国无外交” [J].
霜木 .
外交学院学报, 2001, (01) :54-57
[7]  
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M].梅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国际法与中国的和平崛起.[M].刘志云.法律出版社.2015,
[9]  
.[M].韦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0]  
涌动的天下.[M].李扬帆; 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