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苍山—洱海局地环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25
作者
许鲁君 [1 ,2 ]
刘辉志 [1 ]
曹杰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WRFCLM模式; 湖陆风; 山谷风; 局地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耦合了湖泊模型的WRFCLM模式模拟了秋季大理苍山—洱海地区的局地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模式对近地面温度、风向、风速的模拟与观测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再现该地区山谷风和湖陆风相互作用的局地环流特征。在秋季,大理苍山的谷风起止时间为08:00~17:00(北京时,下同),湖风起止时间为09:00~19:00。局地环流受高山地形及洱海湖面影响明显,山谷风形成早于湖陆风1 h,夜间山风、陆风强盛于白天谷风、湖风。白天苍山谷风与洱海湖风的叠加作用会驱动谷风到达2600 m的高度,而傍晚最先形成的苍山山风则会减弱洱海的湖风环流。夜间盆地南部在两侧山风、陆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稳定而持续的气旋式环流。日出以后,对流边界层迅速发展,边界层高度逐渐增高。陆地17:00温度达到最高,边界层高度也达到峰值2000 m,之后逐渐降低。日落后形成稳定边界层,边界层高度在夜间基本保持在100 m。相对于陆地,湖面白天边界层高度低300 m,夜间边界层高度高100 m。
引用
收藏
页码:1198 / 121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洱海湖气界面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交换特征 [J].
刘辉志 ;
冯健武 ;
孙绩华 ;
王雷 ;
徐安伦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11) :2527-2539
[2]   湖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综述 [J].
任晓倩 ;
孙菽芬 ;
陈文 ;
刘辉志 .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 (03) :347-356
[3]   洱海盆地水面与地面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的比较 [J].
徐安伦 ;
赵晓红 ;
付志嘉 ;
刘劲松 ;
孙绩华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2) :225-231
[4]   鄱阳湖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J].
杨罡 ;
刘树华 ;
朱蓉 ;
周荣卫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04) :896-908
[5]   洱海湖滨大气边界层结构及特征分析 [J].
徐安伦 ;
董保举 ;
刘劲松 ;
孙绩华 ;
朱以维 .
高原气象 , 2010, (03) :637-644
[6]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 [J].
吕雅琼 ;
马耀明 ;
李茂善 ;
孙方林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205-1210
[7]   夏季青海湖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吕雅琼 ;
杨显玉 ;
马耀明 .
高原气象 , 2007, (04) :686-692
[8]   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影响域特征与中国区域旱涝异常的关系 [J].
徐祥德 ;
陶诗言 ;
王继志 ;
陈联寿 ;
周丽 ;
王秀荣 .
气象学报, 2002, (03) :257-266+385
[9]   滇池区域性环流的数值模拟 [J].
张雷鸣 .
热带气象学报, 1994, (02) :172-178
[10]  
大气物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盛裴轩等编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