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可压裂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被引:177
作者
唐颖 [1 ,2 ,3 ]
邢云 [1 ]
李乐忠 [1 ]
张滨海 [1 ]
蒋时馨 [1 ]
机构
[1]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3] 页岩气勘查与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页岩可压裂性; 影响因素; 评价方法; 数学模型; 渝页1井; 对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可压裂性是页岩在水力压裂中具有能够被有效压裂的能力的性质,是页岩开发中最关键的评价参数,影响因素包括页岩脆性、天然裂缝、石英含量、成岩作用及其他因素,目前常利用页岩矿物组成或岩石力学参数来表征,难以全面反映页岩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的综合性质。采用极差变换和经验赋值方法将参数标准化,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因数对可压裂性影响的权重,使用标准化值与权重系数加权得到可压裂系数的数学模型可对页岩可压裂性进行定量评价。可压裂系数越大,页岩可压裂性越强。采用该模型计算渝东南地区渝页1井龙马溪组页岩可压裂系数为0.485 5,Barnett页岩可压裂系数为0.484 4,总体处于同一水平;同时,使用该模型将页岩可压裂性分为3个级别,可压裂系数在0.132 0~0.282 0的页岩可压裂性低,水力压裂效果不佳;可压裂系数在0.282 0~0.456 7的页岩可压裂性中等,水力压裂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压裂系数在0.456 7~0.784 0的页岩可压裂性高,是优质的可压裂层。水力压裂应选择可压裂系数大于0.360 7的页岩。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渝页1井储层特征及其可压裂性评价.[D].唐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08
[2]   川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与有利区分析 [J].
黄金亮 ;
邹才能 ;
李建忠 ;
董大忠 ;
王社教 ;
王世谦 ;
王玉满 ;
李登华 .
煤炭学报, 2012, 37 (05) :782-787
[3]   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实践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杨桦 ;
王玉满 ;
黄金亮 ;
王淑芳 ;
付成信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12) :26-39+125
[4]   页岩气藏储层压裂实验评价关键技术 [J].
付永强 ;
马发明 ;
曾立新 ;
佘朝毅 ;
陈艳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4) :51-54+127
[5]   渝页1井地质背景及钻探效果 [J].
张金川 ;
李玉喜 ;
聂海宽 ;
龙鹏宇 ;
唐颖 ;
唐玄 ;
姜文利 .
天然气工业, 2010, 30 (12) :114-118+134
[6]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 [J].
邹才能 ;
董大忠 ;
王社教 ;
李建忠 ;
李新景 ;
王玉满 ;
李登华 ;
程克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41-653
[7]   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气发育有利区预测 [J].
聂海宽 ;
唐玄 ;
边瑞康 .
石油学报, 2009, 30 (04) :484-491
[8]   北美页岩气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 [J].
李新景 ;
吕宗刚 ;
董大忠 ;
程克明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5) :27-32+135
[9]  
层次分析法.[M].(美)萨 蒂(Saaty;T.L.)著;许树柏等译;.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
[10]  
Role of shale thickness on vertical connectivity of fractures: application of crack-bridging theory to the Austin Chalk; Texas.[J].Peggy Rijken;Michele L. Cooke.Tectonophysics.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