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下热水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和开发利用

被引:9
作者
李佐海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地热水; 地下水; 热水区; 岩浆岩; 火成岩; 成因类型; 深断裂; 湖南省; 开发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湖南省地下热水已发现158处,以低温(<40℃)居多,高温热水仅两处,最高温度达92.2℃。地下热水总天然排泄量为8828.78立方米/时。地下热水点大量产于碳酸盐岩中,同时,岩浆岩和构造(深断裂及褶皱)对地下热水的控制都极为突出,构成了湖南省地下热水分布的三大特点。湖南省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特征有别于一般常温水,多为低矿化度、中低硬度的碱性水。部分热水中还含较高的氟、锶、可溶性二氧化硅、镭及氡等微量元素,并有19处形成矿水,很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质除与围岩关系密切外,热水中还存在一些源于地壳深处岩浆的挥发组分。据热水区的构造形式、埋藏条件及热源三大因素,全省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可分为地温增热型、深断裂导热型、深断裂导热—岩浆岩余热型、深断裂导热—岩浆岩余热—放射性热型四类。意义较大的是后三类,而且,深断裂构造对此三类热水形成都起着主导作用。湖南省地下热水已开始用于发电、医疗、农业、工业、民用生活等方面,境内点多,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9+35 +35
页数:1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