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流动”:参与式扶贫与村庄发展的路径

被引:4
作者
张领
李华斌
机构
[1]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乡—城流动; 农民工; 乡村发展; 反贫困; 参与式扶贫; 城镇化;
D O I
10.13438/j.cnki.jdxb.2015.03.003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都是政府输血式扶贫,未转化为村庄发展的内在性需求,缺乏内生性动力。农民通过"乡—城流动"的方式,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术,产生了回乡投资的强烈意愿,与政府反贫困形成合力,实现了非农化和结构重组的再农化,乡村得到了发展。在此意义上,"乡—城"流动是乡村内生性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参与式扶贫的实现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城镇化:比较中的路径探索 [J].
吴晓燕 ;
赵普兵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5) :30-39
[2]  
农村反贫困战略转向研究——从单一开发式扶贫向综合反贫困转变[J]. 董晓波.社会保障研究. 2010(01)
[3]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4]   贫困和反贫困——对中国贫困类型变迁及反贫困政策的研究 [J].
林卡 ;
范晓光 .
社会科学战线, 2006, (01) :187-194
[5]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战略对策调整 [J].
余兴厚 .
宁夏社会科学, 2002, (04) :62-65
[6]   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 [J].
沈红 .
社会学研究, 2000, (02) :91-103
[7]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对策 [J].
宋林飞 .
社会学研究, 1996, (02) :105-117
[8]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J].
徐增文 .
中国农村经济, 1995, (01) :51-53
[9]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M]. 法律出版社 , 黄宗智, 2010
[10]  
改造传统农业[M]. 商务印书馆 ,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