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解的转向:从“作为事实”到“作为实践”——兼论课程研究中的思维方式

被引:27
作者
郭元祥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课程问题; “作为事实的课程”; “作为实践的课程”; 实践课程观; 课程理解;
D O I
10.19877/j.cnki.kcjcjf.2008.01.001
中图分类号
G423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课程问题的多重属性,客观要求课程理解和课程观应超越"单一要素论"。同时,应超越"作为事实"课程观的局限,倡导基于课程理解和课程研究中的价值思维和过程思维,主张"作为实践"的课程观。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知识,命运和幸福 [J].
赵汀阳 .
哲学研究, 2001, (08) :36-41
[2]  
当代课程论.[M].(美) 阿姆斯特朗 (Armstrong;D.G.) ;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课程理论与实践.[M].(英) 凯利 (Kelly;A.V.) ;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  
未来的课程.[M].[英]麦克·扬(MichaelYoung)著;谢维和;王晓阳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后现代课程观.[M].(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  
课程流派研究.[M].张华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