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基于跨期最优选择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6
作者
赵文军
陈勇
赵登峰
机构
[1]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贸易收支; 跨期最优分析法; 面板协整检验; 面板因果检验; 面板FMOLS估计;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1.11.00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020206 ;
摘要
文章首先以跨期最优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以中国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1999-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FMOLS估计方法,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贸易部门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对中国实际贸易余额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其中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强劲;中国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与其实际贸易余额负相关,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会显著减少该地区的实际贸易差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提升对中国实际贸易收支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加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调节中国贸易收支的相关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 [J].
余永定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3) :7-44+3
[3]   中国贸易顺差成因研究——基于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 [J].
赵文军 ;
于津平 .
经济研究, 2008, 43 (12) :29-38
[4]   汇率、贸易弹性和经常账户 [J].
董继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3) :30-42+65
[5]   财政赤字、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J].
刘伟 ;
胡兵 ;
李传昭 .
管理世界, 2007, (04) :32-39
[6]   货币升值的后果——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 [J].
张斌 ;
何帆 .
经济研究, 2006, (05) :20-30
[7]   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 [J].
张曙光 .
经济研究, 2005, (05) :17-30
[8]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 [J].
卢向前 ;
戴国强 .
经济研究, 2005, (05) :31-39
[9]   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 [J].
谢建国 ;
陈漓高 .
世界经济, 2002, (09) :27-34
[10]  
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 Alwyn You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3 (6)